2012-11-02 09:38:56 來源:網(wǎng)上車市 編輯:劉金川
10月29日-31日,2012 BMW中國文化之旅最后一支探訪車隊——西線車隊由“黎明之城”景洪啟程,深入七彩云南,對當?shù)卮鲎?、拉祜族、布朗族等少?shù)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進行了深入探訪,為今年的探訪活動添上又一抹亮麗的色彩。此外,BMW還對“貝葉經(jīng)制作技藝”、 “普洱茶制作技藝”、“傣族織錦技藝”、“布朗族彈唱”、“ 拉祜族蘆笙舞”、“拉祜族史詩《牡帕密帕》”六項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項目給予了總計30萬元人民幣的捐助,幫助當?shù)厝嗣襁M一步保護這些珍貴的民族記憶。
從清麗婉約的江南水鄉(xiāng),到蒼茫遼闊的內蒙草原,從海風習習的“京族三島”,到瑰麗多姿的彩云之南,循著風格各異的文化路線和全新的探訪主題,2012 BMW中國文化之旅為公眾奉上了一道道民族文化大餐。今年,為了多方位展現(xiàn)中華民族多元文化的魅力與活力,BMW中國文化之旅開啟了一條更為廣泛的征程,不僅將探訪路線增加至四條,還通過傳統(tǒng)節(jié)日這一全新探訪視角,帶領更多的文化專家、車主、經(jīng)銷商和媒體人士參與其中。在兩千多公里的文化征程上,BMW帶領車隊成員更深入的走進并解讀中國傳統(tǒng)文化,感受文化以及普通民眾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并從中挖掘出支撐社會不斷向前發(fā)展的精神力量。
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zhí)行官康思遠先生已經(jīng)連續(xù)三年參與文化之旅探訪活動,在回望這條綴滿無數(shù)精彩回憶的文化征程時,他說道:“文化的傳承與保護,關鍵在于‘人’。六年來,文化之旅就像一輛充滿活力的列車,搭載著來自各方的朋友,去探尋那些令人震撼的歷史記憶。這不僅是一段充滿愉悅的旅程,也將BMW深深根植中國的心聲傳遞給了中國公眾。我們衷心期待著,在接下來的征途中,與更多的新老朋友一道,在這個廣闊的平臺上,體會傳統(tǒng)文化之美,感受文明傳承之悅!”
走進西南雨林,感受絢爛民族風情
一直以來,云南就以濃郁的民族風情聞名于世,是我國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除漢族以外,包括傣族、拉祜族、布朗族等25個少數(shù)民族世居在此、和睦共處、不斷融合,創(chuàng)造出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也為世界樹立了多民族文化共同繁榮的典范。作為2012 BMW中國文化之旅最后一條、也是最具民族風情的探訪路線,西線車隊于29日自西雙版納州州府景洪市正式啟程,一路深入“彩云之南”,對“貝葉經(jīng)制作技藝”、“傣族章哈”、“布朗族民歌(布朗族彈唱)”等一系列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工藝和藝術表現(xiàn)形式進行深入探訪,挖掘和保護這些古老的民族記憶,感悟中華多元文化“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和諧共存之道。
在通過舉辦“傣族文化論壇”、車隊攝影大賽等形式,引導車隊成員深入認識與理解當?shù)匚幕耐瑫r,文化之旅也積極鼓勵車隊成員對各個“非遺”項目進行更深層次的“體驗式”參與。今年3月,BMW已攜手著名藝術家楊麗萍成立了“云南映象藝術傳承中心”,通過中華慈善總會寶馬愛心基金和BMW授權經(jīng)銷商昆明寶景為來自云南邊遠地區(qū)貧困家庭的學員提供資金支持,其中46人是非常具有藝術潛質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活態(tài)傳承計劃實驗組成員。在此次探訪過程中,西線車隊成員不僅在這片“孔雀樂土”上探訪了原汁原味的傳統(tǒng)傣族孔雀舞,還與來自“云南映象藝術傳承中心”的師生一道,跳起現(xiàn)代孔雀舞,在蹁躚唯美的舞步中,感受民族文化的發(fā)展與傳承。
參與了本年度文化之旅全部探訪活動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心常務副主任李新風先生表示:“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是每個民族最寶貴的財富,那些真正有價值的文化遺產(chǎn)也是與當今人民的生活關系非常密切的。比如我們這次探訪到的傣族織錦、傣族傳統(tǒng)歌舞藝術等一批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直到今天仍然在人們的生活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受到年輕人的歡迎。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不應與生活相剝離,我們應該讓它繼續(xù)保持活力和生命力,并在符合其本身發(fā)展規(guī)律的情況下,做出積極的創(chuàng)新與探索。”
守護精神家園,傳續(xù)民族文化瑰寶
在紛繁蕪雜的現(xiàn)代生活中,守護傳統(tǒng)文化就是守護每一個人的心靈歸屬。對于眾多以“心口相傳”為主要傳承方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來說,更是依靠著一代代傳承人不懈的堅守與付出,才得以完好的保留至今,并依然光華灼灼。六年來,跟隨BMW中國文化之旅的探訪腳步,這些令人敬佩的“文化守望者”不斷進入公眾的視線,使更多人了解到了“非遺”傳承背后的故事。在此次西線探訪過程中,車隊成員繼續(xù)走近這些堅毅而執(zhí)著的身影,用心感受他們對民族文化的熱愛與信念。
“南方有嘉木,天下重普洱”,普洱貢茶素以充滿禪意的茶味備受歷代茶客青睞,其獨特的制作工藝也為這種傳統(tǒng)名茶增添了一道神秘的色彩。此次,在普洱茶文化博覽園內,普洱茶制作技藝(貢茶制作技藝)的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李興昌老先生就向車隊成員展示了普洱貢茶的傳統(tǒng)炒制技法。據(jù)史料記載,普洱貢茶大多采自普洱市困鹿山古茶園,而李家世代制作普洱貢茶,傳承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年近60歲的李興昌正是這一技藝的第八代傳承人。從兒時起,李興昌就跟隨父母在傳統(tǒng)的手工作坊中以古法加工普洱茶,從父母手中承襲下來了最為正統(tǒng)的貢茶制作技藝。出于對這份傳統(tǒng)手工技藝以及民族文化的熱愛,李興昌一直堅持依照古法做茶,并花費大量精力對困鹿山古茶園進行系統(tǒng)的挖掘、整理。
在被評為國家級傳承人后,李興昌不僅奔波于各地參加“非遺”展示活動,向觀眾們演示普洱貢茶的制作技藝,更于2009年底在家鄉(xiāng)開辦了“普洱茶•貢茶制作技藝傳習所”,積極弘揚和宣傳優(yōu)秀民族傳統(tǒng)文化。數(shù)十年的制茶經(jīng)歷,令李興昌對于這份傳統(tǒng)技藝愈發(fā)的珍視和喜愛:“非常高興,目前社會各界都對普洱茶非常關注,以各種形式幫助我們傳統(tǒng)技藝的保護。我們更與本地的職業(yè)高級中學合作,開辦了普洱茶制作技藝傳習所,我希望通過這個平臺,帶領一批又一批的年輕人,將這種高水平的制茶技藝發(fā)揚光大。令更多的朋友體會到茶香背后的味道。”
積極帶動各方參與,共享文明傳承之悅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不僅需要廣大傳承人的努力,更需要全社會的關注與支持。自2007年啟動BMW中國文化之旅以來,BMW不斷探訪和保護那些凝聚著中華文明精髓的文化瑰寶,并積極帶動包括經(jīng)銷商、員工、車主和社會愛心人士在內的BMW愛心大家庭成員共同參與,一起“保護文化遺產(chǎn),守護精神家園”。六年來,BMW中國文化之旅已在中華大地上留下了一條長達一萬四千公里的探訪印記,先后探訪了150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并對其中58項給予了總計600萬元的捐助,以幫助當?shù)馗玫谋Wo和傳承這些珍貴的民族文化瑰寶。
在積極探訪、捐助各類非遺項目的同時,“BMW中國文化之旅”也在不斷拓寬宣傳途徑,努力喚起全社會更多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自覺意識。作為今年活動的亮點之一,2012BMW中國文化之旅也加強了參與的廣度,積極邀請各界的有識之士一路隨行,生動詮釋了BMW所積極倡導的文明傳承之悅。今年冬季,BMW還將舉辦2012“BMW中國文化之旅”五周年成果展,與更多熱愛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朋友們分享探訪途中的珍貴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