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6 16:23:41 來源:網(wǎng)上車市 原創(chuàng) 編輯:常方圓
車市精英會專欄作家/吳佩 (車評人,專欄作家,《汽車雜志》主編)
我去試了一臺很貴,又很有性價比的車。
貴是因為它的預(yù)售價160萬元,選選配置輕松破兩百;說它性價比是因為他是3.9秒就能破百,560匹大馬力和700Nm超強扭矩,能追著揍超跑,最重要的是他有四個舒服的座位,可以放下很多登機箱,它是奧迪RS 6 Avant。
前幾年,大家喜歡用“扮豬吃老虎”來形容看似好欺負但內(nèi)心暗藏殺氣的車子,這個頗具廣東特色的詞匯是形容獵人撲虎時學(xué)豬叫引誘老虎,據(jù)查,最早將這一俚語用在車評上的,正是形容奧迪RS等一眾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波濤洶涌的高性能房車。第一代奧迪RS2基于當年A4打造,由保時捷幫忙操刀,被譽為奧迪RS系列鼻祖,我曾在倫敦多次見到同一臺活體野生RS2,低調(diào)得不可琢磨,但一發(fā)威又是滂沱之勢。而今天的奧迪RS 6 Avant就是這一路線的現(xiàn)代演繹。
只是,眼下,豬是沒法再扮了,在RS5、RS7等一批車打底之后,RS的品牌認知度高了起來,奧迪RS 6 Avant沒法兒再假裝凡夫俗子混跡在一堆公務(wù)員車隊里了,新車一眼看上去就不是善類,騷包的車身顏色,一副血盆大口和21寸的超大輪轂,猶猶豫豫還能看到一副19寸的大剎車盤,今天連小朋友都知道這臺車的地位。
RS的魅力是什么?早前我曾經(jīng)說起奧迪RS 6 Avant的胞弟RS5,這是一臺快到幾乎可以不要樂趣的車,聰明的四驅(qū)讓人不知不覺就快起來了,相比于BMW M的高度參與感,RS的快有諸多黑科技的加持。
quattro四驅(qū)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我個人對四驅(qū)沒有特別的偏愛,在我看來四驅(qū)只解決快的問題而不解決樂趣問題,但這也并非絕對,在我的車評邏輯里,250匹以下的車子用前驅(qū)就好,手動擋給出的感覺很練基本車技,而且寬容度和可玩性都不錯;400匹左右我們就可以放棄手動的執(zhí)念專心致志和后驅(qū)較勁了;而車子一旦上到500匹的境界,我們就要燒香拜佛予以尊重了,這時候,四驅(qū)解決的就不只是樂趣釋放的問題,更是對動力的精準分配,讓人精準駕駛的好處了。
我們向一臺大馬力車索取樂趣的方式不是榨取,而是小心謹慎的探索,四驅(qū)在賽道里為RS 6 Avant提供很多幫助,每次出彎時候,四條車輪都能透過馬牌或鄧祿普的四條寬胎穩(wěn)定抓在地面上,而更大的信心則來自高速彎的表現(xiàn),上海國際賽車場的7-8號高速彎考驗車子的動力分配,RS 6 Avant在這段路面上可以穩(wěn)穩(wěn)抱住彎心,記得我開保時捷911 C2S在這里是要特別小心尾巴的,后驅(qū)車的不安定感會叫人愛恨交加,但RS 6 Avant會讓你略嫌無聊——靠!這么順暢就過啦?
即便是9號彎這種可以抽動尾巴去入彎的直角彎,RS 6 Avant的表現(xiàn)也一如既往安定,保時捷、寶馬這些后驅(qū)車在這里可以靠尾巴來做一些重心轉(zhuǎn)移,而RS 6 Avant的過法很簡單暴力——嗖!他不會有前驅(qū)車的拖拽感或是后驅(qū)車的“走尾”,更多時候都是呈現(xiàn)出一體化的感覺,而不產(chǎn)生自身的前后糾結(jié),就像是一顆球一樣。
從這代車開始,quattro的結(jié)構(gòu)發(fā)生了一些變化,分配比例是四六開,基本可以判斷這是一套力求平衡的四驅(qū)了,奧迪堅持已久的Torsen差速器已經(jīng)被冠齒取而代之(但RS 6 Avant和RS7的冠齒又和Torsen有丁點相似的差速機構(gòu),為保證大馬力下的可靠性),這依然是一個機械式的中央差速器,對扭矩的變化更加直接,并且鎖止時會變得更快,還有一點讓人感覺不錯的是這個差速器的介入非常線性,比起之前quattro慢半拍的感覺,新的四驅(qū)切換過程幾乎是沒有感覺的。
我的一點遺憾是,奧迪對動態(tài)的管理依然是家長式的,多種駕駛模式都有強烈的管控欲望,當然了,對于一臺如此大馬力的車來說這倒不是壞事,要知道RS 6 Avant有四個座位和一個大行李箱,相比于兩座的R8他肩負的還是家庭出行的重任,因此更嚴格的控制也是對的。
即便我將ESC設(shè)置在off狀態(tài)下,單靠這套四驅(qū)也能穩(wěn)定擺平扭矩,入彎時候表現(xiàn)出強烈的前驅(qū)車屬性,快一點點都不行,照樣用推頭來表達抗議,所以他并不是一臺和S3一樣可以“鉆”的車,而是遵循教科書的走線,倘若把入彎速度拿捏準了,他在彎道中的表現(xiàn)幾乎可以用蠻橫來表達,雖然是一臺很大很沉的車子,但在落差起伏的彎道里還是能夠貼服,彎速夸張。
奧迪RS 6 Avant很在意方向盤的角度,如果沒能打開方向盤角度,再大的油門催逼也無法讓他釋放力氣,但只要節(jié)奏對了,發(fā)動機的扭矩在這時候才表達出來,順帶說一下動力系統(tǒng),4.0 V8渦輪增壓機器的調(diào)教有點像美國機,干吼一聲就有扭矩如湖水般充裕,而被我夸到不行的那臺ZF 8AT表現(xiàn)出熟悉的細膩感和干脆的換擋,這么大馬力也不會覺得有換擋頓挫。個人覺得是一臺大車、家用屬性的性能車該有的分寸拿捏,同樣適用于日常道路的駕駛設(shè)定,不犯錯,但只要方法對了,就讓你快到爽。
賽道上的表現(xiàn)看看小視頻吧,一句話總結(jié)就是我基本上不用太惦記著它碩大的尾巴,并不甩,走對路線的話,RS 6 Avant就像是一個整體,前后非常一體,而且快得沒感覺!如果不是這一圈結(jié)束后剎車碟的濃煙彌漫,我真的忘了自己在駕駛一臺這么重的車子。
賽道環(huán)節(jié)結(jié)束后,我們花點時間來聊聊情懷。
前陣子我在說情懷和信仰的問題,一切理智狀態(tài)下的文藝都是情懷,而一旦喪失理智則就成為了信仰。所以奧迪RS 6 Avant是情懷,因為他滿滿的情懷是沒有拋開實用價值來聊的,比如最大1680L的行李箱體積,完全可以當一臺普通的家用轎車用,而另一個數(shù)據(jù)則是官方發(fā)布的9.6L/100Km的油耗參數(shù),奧迪COD技術(shù)解決了這臺發(fā)動機關(guān)閉四個氣缸的可能性,而這些都是買回RS6 Avant以后不得不面對的柴米油鹽。
奧迪RS 6 Avant的車主不是盲目的人群,他們也許不缺一臺車,但這臺車完美統(tǒng)一了這些糾結(jié)的內(nèi)心——一方面希望玩得純粹,另一方面又不肯放棄家庭其他成員的參與。一臺RS 6 Avant正確的玩法包括精致化的改裝、賽道Trackday等等,這年頭“有品”是替代“有錢”最佳的贊譽了。
奧迪RS 6 Avant勝任市區(qū)是完全沒問題的,上海街頭的爛路不多,因此升高底盤的做法我們基本沒遇見過,但坐在后排能夠感覺到的舒適,是我們一直念念不忘的。奧迪的懸掛偏硬,哪怕是調(diào)節(jié)到了舒適模式也略顯偏硬,這是空氣懸掛使然,當然如果不要這個選裝包,我們可以找到自適應(yīng)懸掛在其中輔助,標配的電磁懸掛可以做毫秒級的阻尼調(diào)整,舒適程度也非常高,倒是空氣懸掛的版本讓我在后排都覺得有點兒硬,在這一點兒上,奧迪RS和AMG走的路線略有不同,AMG在市區(qū)駕駛的時候是可以松弛下來的,但RS會選擇更激進一些,隨時提醒這是一臺Audi Sportcar。
有人提到,奧迪RS 6 Avant的價格可以拆分為一臺特別快的GT-R和一臺特別舒服的豐田Sienna MPV,各路說法不一,這種做法其實是撕裂了他本來就分裂的性格,但這過于功能屬性,要不然工程師犯不著把兩個看似矛盾體的需求合并在一臺車里了。
我不主張神話奧迪RS 6 Avant,但也不能將其撕裂,首先它提供的駕駛并不是一臺R8或者GT-R之類的Supercar可以替代的,他的駕駛門檻更低,容錯率也更高,適合普通人的駕駛而不是專業(yè)級的駕駛;其次他的興奮感不是開兩臺車出去可以代替的,我常說玩車不能玩到六親不認,從STI、Golf R一路玩上來不僅僅是馬力的提升,更是一個人的世界變成了一家人的生活,而RS 6 Avant所能提供的是傳統(tǒng)跑車之外的另一條路:你是要繼續(xù)玩自己的,還是希望更多的家庭生活。
這次試車和韓路一車,當初他和YYP對奧迪RS 6 Avant有一次微博上的爭吵,大意是YYP覺得跑車就該躺著開,而韓路覺得買RS 6 Avant對內(nèi)“報備”理由更為充足,前者是從車的角度提出的思考,而后者則是一種家庭情境下的需求。
所以,與其說旅行車情懷,不如說一說和家人相處的情懷,一臺大屁股的旅行車無非在中國就是個“物以稀為貴”,如果你只是希望在一堆玩車人里特立獨行那還是算了吧,這臺車最好的玩法應(yīng)該是把家人帶去玩車人的聚會,畢竟我們都越來越大了,不再是貪圖痛快的飛車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