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還能這樣過?情侶野外支帳篷煎出地道牛排
我們到達好運街的時候,差不多已經接近中午了,停車場的車比較多,銳界的個頭不小,泊車入位360°全景影像幫了很大的忙。
結束了采購,午餐同樣是貫徹媳婦“格調”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日料對于食材的營養(yǎng)還有加工都是非常考究的,不僅健康,還能最大化的保留食材的營養(yǎng)物質。所以是很多高端人士的共同選擇,對于一個平時不太講究吃穿的我來說,日料現象是比較奢侈的,而且一般情況下真的很難吃飽。當然,我不否認日料的味道我非常喜歡,所以,偶爾吃一吃,也是可以的。
結束了午餐,我們從藍色港灣到798的路程并不算遠,都在東三環(huán)到四環(huán)之間,這個展覽在文章的開頭我就說了,還是挺特別的。他的展覽素材其實也是西方的油畫,但通過數碼科技,讓你可以看到動態(tài)的演示,展覽展出了梵高、雷諾阿、卡耶博特、克里姆特以及馬蒂斯這五位大師的作品。下面我們就具體來看看。
對于西方的油畫名人,大多數生前都是非常潦倒的,作品反而在他們去世后,才被人關注,進而成為非常貴重的藝術品。梵高就是其中比較典型的代表,生前他給他弟弟的信里,講述了他非常多生活方面的窘困和拮據。
所以,在展覽現場,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動態(tài)畫面的梵高作品都反應了南歐的陽光和美好,這些來自自然界和身邊的“溫暖”反而映襯了他灰暗而凄冷的現實生活,但他依舊以一種比較達觀和樂觀的心境去描述自己看到的一切。
現場依靠投影和鏡子向你傳達畫作里面的聲音,讓花卷里的那些色彩真實的走到你的眼前,有一種很臨其境的感覺。
光影的躍動不僅體現在多機位的影像立體投射而產生的色彩交叉和疊加所帶來的色彩融合,隨著觀展路線的移動,空間場景更采用了虛實結合的體驗模式,如將梵高作品融入實景,打造與畫作還原度極高的臥室場景,觀眾可躺在這張床上體驗100年前的巴黎生活。再如,雷諾阿的畫室、臥室,1:1復制高度還原雷諾阿晚年的創(chuàng)作空間,觀眾可進入場景了解傳世之作是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和背景下創(chuàng)作出來的。觀眾還可在展覽現場領取語音導覽設備,在欣賞藝術作品的同時,聆聽到那些發(fā)生在創(chuàng)作軌跡中唯美生動且感人至深的故事。另外,在梵高的《星空》展示空間,將陸續(xù)配置多臺VR設備,觀眾可現場利用VR設備,基于原有的星空畫作進行二次繪畫創(chuàng)作,在立體空間中感受梵高筆觸的魅力……
說了這么多,還是靠一段視頻,讓大家感受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