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的小船如何避免說翻就翻,亞洲龍給你一個好辦法
在北京有個詞叫“發(fā)小兒”,是個帶兒化音的詞,指的就是從小撒尿和(huó)泥玩到大的好朋友,當提到“發(fā)小兒”這個詞,基本上就說明了這兩個人相互之間絕對的熟悉。小周和小軒一對死黨,就連買車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一位買了新一代雷克薩斯ES,而另一位則選擇了同平臺下的另一款車型:一汽豐田亞洲龍。
就像是這對“鐵瓷”一樣,豐田亞洲龍與雷克薩斯ES這兩款車也頗有淵源,他們同屬于豐田TNGA架構下GA-K平臺車型。兩人選車也很有意思,小軒選擇雷克薩斯ES的原因很簡單,顏值、產(chǎn)品力、品牌以及口碑,既是豪華品牌,同時還擁有不錯的口碑,外加出色均衡的產(chǎn)品性能,都讓小軒對雷克薩斯ES青睞有加。
至于小周就比較務實了,屬于“花小錢辦大事”的性格。所以選擇了同平臺下的一汽豐田亞洲龍,更何況底盤結構、動力系統(tǒng)與雷克薩斯ES完全相同,只是差在了進口和國產(chǎn)的身份上,少花將近一半的錢,依然有同級別的享受,何樂而不為呢?
小周買車后,這是兩人第一次見面,小周購買的車型是2019款亞洲龍2.0L的中高配,落地價格不到25萬元。而小軒的雷克薩斯ES則選擇的是ES300h的低配車型,即便是低配落地也要41萬元了,他們這兩款車的售價相差了16萬元。
但即便是有著十幾萬的差距,雷克薩斯ES車主小軒依然對亞洲龍驚艷的外觀所吸引了,和自己的車相比之下,亞洲龍的設計更加新潮,線條也更激進,“三眼”大燈更加修長也更有氣勢,搭配著貫穿式的后尾燈和修長簡約的側面,亞洲龍的時尚感好像要更強一些。
對于雷克薩斯ES,小周也是相當喜歡,畢竟沒有哪個豐田車主不喜歡雷克薩斯的。不過看了一圈小周發(fā)現(xiàn)問題了,你這40萬的車了,配置怎么還沒有我的亞洲龍高,沒有全景影像也就算了,輪圈還小了一圈,而且這大燈是怎么回事兒,一個眼睛的?這也有點寒酸了吧。
在外邊看了一圈,小軒坐進了亞洲龍的車里,內飾的設計是豐田一貫的日系風格,線條豐富立體感強,最顯眼的就是中控上的9英寸懸浮式中控屏,科技感一下子就凸顯出來了。而且還支持觸控操作,要知道雷克薩斯ES的中控屏只有8英寸,而且只能使用觸控板操作,還沒有手機互聯(lián),小軒一下子就覺得自己的雷克薩斯其實也沒有多高級了。
兩臺車在車身尺寸上也相差無幾,亞洲龍的長寬高分別為4975/1850/1450mm,軸距為2870mm,跟雷克薩斯ES的4975/1865/1447mm,軸距2870mm對比,兩者車身尺寸基本一致,甚至連車長和軸距的數(shù)據(jù)都完全一樣,所以內部的空間兩臺車可以說是完全相同。
亞洲龍使用了一臺2.0L自然吸氣發(fā)動機,這臺發(fā)動機最大功率131kW(178馬力),最大扭矩210Nm,傳動系統(tǒng)與之匹配可以模擬10速的雙傳動CVT無級變速箱,起步時采用齒輪傳動,令車輛起步更加迅猛,而到了高速行駛時,又會切換成鋼帶傳動,日常駕駛時,動力響應積極,加速平順,而且百公里油耗僅為5.8L。
小軒對于亞洲龍使用的這臺2.0L發(fā)動機的評價還是很高的,本以為這臺發(fā)動機在動力輸出上會有些乏力,雖然數(shù)據(jù)看起來不算高,但動力輸出的非常平順,一點都沒有傳統(tǒng)CVT變速箱那種綿軟感,響應速度很快,感覺和自己的雷克薩斯ES在動力上沒有什么區(qū)別。
而且行駛在路上,車內的靜謐性也很出色,這臺2.0L發(fā)動機的運轉品質很出色,車內幾乎感覺不到從發(fā)動機艙傳來的震動,而且發(fā)動機聲音一點也不嘈雜,低轉速時相當安靜,高轉時也沒有聲嘶力竭或干吼的感覺。
由于同屬于TNGA架構下GA-K平臺,兩臺車的底盤也完全相同,使用前麥弗遜式+后雙叉臂式獨立懸架。據(jù)說除了底盤結構相同之外,兩款車的零件通用率達到了60%,所以行駛質感上小軒完全沒有感覺出什么區(qū)別,支撐和過濾振動都顯得很高級,完全就是雷克薩斯ES的感覺。
轉向手感也是如此,TNGA架構下的車型在操控性能上的提升是有目共睹的,指向雖然沒有運動車那樣手術刀般的精準,但車輛依然能夠隨著你轉動方向盤而給出響應,而且在不犧牲舒適性的情況下,提升了操控感受。
簡單試駕了一下亞洲龍之后,小軒感嘆自己的車有點買早了,雖然自己的雷克薩斯ES是豐田的高端豪華品牌,但是不論是設計、工藝質感還是行駛品質等方面都沒有和亞洲龍拉開明顯的差距,更何況在配置上,亞洲龍還要比雷克薩斯ES全面。
本來還想著,自己的雷克薩斯能免費保養(yǎng),給自己找回點面子,結果小周說他的亞洲龍也有四年十萬公里免費基礎保養(yǎng),再想想兩臺車的售價相差了十幾萬,小軒再一次感嘆:我的車真是買早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