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M首款純電轎跑開起來如何?試駕BMW i4 M50
接近800牛·米的扭矩釋放,不用懷疑,日常駕駛幾乎不可能觸及到它的性能極限。而在擁堵的城市里駕駛,想要獲取一些滿足感,還是盡量上環(huán)線和快速路吧,持續(xù)而來的推背感在極短時間就能把車流甩在身后。但要注意,i4 M50真的很容易超速。
在不同模式下,電機的輸出功率會有區(qū)別,用來匹配不同的駕駛感受,舒適和運動模式下,前后電機協(xié)同,能輸出350kW/730N·m,而在最強勁的運動+模式下,能夠輸出400kW/795N·m,實現(xiàn)最強的性能水平,按照一貫的經(jīng)驗,寶馬官方數(shù)值零百加速的3.9秒,可能還有所保留。
日常駕駛建議放在自適應模式下,作為特色功能,車輛可以距前車的距離以及道路情況來決定動能回收力度的強弱,路面空曠則動能回收力度很小,感知很細微;如果前方擁堵,行駛緩慢則能量回收力度將達到最大。此外,變速箱還有B擋,相當于單踏板模式,更適合需要刻意省電的場景下使用。
如果說節(jié)能、舒適模式下的轉(zhuǎn)向依舊是保留有日常駕駛輕松的特性,那么運動+模式則完全是為了迎合您在場地內(nèi)的極限駕駛而設定,中心區(qū)域轉(zhuǎn)動的曠量被縮得極小,此時指向格外清晰,打動方向后,車頭能保持極好的同步跟隨動作,完全滿足駕駛員的預期,是明顯的競技設定。
即使是在舒適模式下,i4 M50的懸架也不會有明顯軟的感覺,更多的是韌感,在壓過路面的一些接縫和溝坎時,回饋駕駛者路面信息,但不會有生硬振動傳入車廂內(nèi);而經(jīng)過減速帶一類,減振器動作很干脆利索,拉得住車身沒有明顯彈跳,格外柔韌。
另外一點給我留下較深影響的,就是過彎時車身的穩(wěn)態(tài),切換到運動/運動+模式,會明顯感覺到車子緊繃了起來,在經(jīng)過曲率不算特別大的彎道時,車輛能將側(cè)傾抑制在較小的范圍內(nèi),非常穩(wěn),能給駕駛員敢頂油向前的信心??偟膩碚f,這套懸架對于更注重駕控體驗的朋友非常友好。
除非大腳電門急加速,其他情況下的電機噪聲抑制還是非常出色的,坐在車廂內(nèi)不會聽到明顯嗡鳴聲,有豪華車的質(zhì)感。關于速度提起來后的風噪抑制,i4 M50這方面的能力就有些薄弱了,無框車門加單層玻璃是很重要的原因,希望后期能提供雙層聲學玻璃的選配。
開一臺M,該燥起來的時候也必須要給力,聲浪模擬也是i4 M50的一大特色,這方面同好萊塢頂級作曲家Hans·Zimmer合作,不同駕駛模式以及電門踩踏深度,會模擬出不同的聲浪效果,運動+模式下還是非常炸裂逼真的。當然,對于不感冒的朋友,聲浪模擬也是可以直接關閉。
作為M首款純電車型,i4 M50有著更低的上手難度,日常駕駛相比燃油的M也更為輕松舒適。我喜歡它不同模式下,能做出明顯區(qū)分的性格特點,節(jié)能/舒適模式,這就是一臺日常上下班通勤甚至買菜都輕松愜意的BMW,靈活好開;而切換到運動+,作為M的暴躁和高性能就完全顯現(xiàn)出來,會讓人沉迷于它的性能和駕控,非常有吸引力。
-
8萬起
-
11.29萬起
-
12.79萬起
-
17.18萬起
-
17.98萬起
-
8.49萬起
-
10.86萬起
-
12.99萬起
-
42.79萬起
-
8.18萬起
-
8萬起
-
8.49萬起
-
8.18萬起
-
8.79萬起
-
8.99萬起
-
7.38萬起
-
6.79萬起
-
8.39萬起
-
0萬起
-
4.89萬起
-
8萬起
-
11.29萬起
-
12.79萬起
-
17.18萬起
-
17.98萬起
-
8.49萬起
-
10.86萬起
-
12.99萬起
-
11.98萬起
-
11.68萬起
-
17.18萬起
-
17.98萬起
-
32.18萬起
-
17.49萬起
-
17.98萬起
-
29.99萬起
-
22.49萬起
-
33.48萬起
-
29.69萬起
-
16.45萬起
-
42.79萬起
-
43.99萬起
-
44.82萬起
-
37.98萬起
-
29.69萬起
-
44.72萬起
-
43.39萬起
-
50.68萬起
-
48.88萬起
-
25.58萬起
-
91.9萬起
-
78.98萬起
-
96.26萬起
-
99.8萬起
-
847萬起
-
58.98萬起
-
207.68萬起
-
87.8萬起
-
63.18萬起
-
85.88萬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