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達,這個響亮的名字在國內市場上是非常有名的,甚至有一種聲音表明這就代表了一種德國品質精神,在國人眼中的捷達,擁有著“皮實,耐看,維修簡單”的美譽,捷達自從在中國大地上扎根以后,就算是在這塊土壤上接上了地氣,從剛開始的方頭方腦的捷達,到后來的捷達前衛(wèi),伙伴和春天,再到百萬紀念版本的誕生,都印證著這款傳奇車型在國內市場的輝煌與成就,與其并駕齊驅的也就僅有上海大眾的桑塔納了。我們就來進一步的了解捷達的出身,國內獨特的發(fā)展史,以及未來我們即將見到的全新捷達車型。而捷達在國內同樣擁有“變臉王”的稱號——在底盤動力上基本上變化不大,只是一款老車型一直在跟隨大眾的家族外觀在變化。
捷達車型命名
大眾Jetta捷達 車系解析 | |||
車型名稱 | 車系 | 時間 | 是否引入國內 |
大眾Jetta | A1 | 1979年 | —— |
A2 | 1984-1991 | 引入國內 | |
A3 | 1991年 | —— | |
A4 | 2001年 | 更名BORA,國內生產 | |
A5 | 2005年 | 更名Sagitar速騰 | |
A6 | 2011年 | 更名新速騰 | |
制表:網上車市 www.cheshi.com |
捷達車型是高爾夫車型的三廂版,這款車型的目的就是當時大眾集團旗下針對A級車市場推出的一款非常重要的車型,捷達的出現(xiàn)彌補了高爾夫車型所留下的空白市場份額,但同時,由于高爾夫MK1太過于成功,導致捷達MK1車型始終籠罩在了高爾夫MK1車型的陰影下, 而在換代之際,捷達A2車型終于擺脫了之前高爾夫MK1所帶來的影響,同時在北美地區(qū)市場正式站住了腳跟。
國產一汽-大眾捷達車型匯總 | ||||
車型名稱 | 時間 | |||
捷達 | 1991-1997 | |||
捷達王 | 1997-2003年 | |||
捷達伙伴 | 2005-2010年 | |||
新捷達 | 2010年-2012年 | |||
全新捷達 | 2012年8月31日成都車展亮相 | |||
制表:網上車市 www.cheshi.com |
提到大眾品牌的車型,最有意思的當屬大眾集團下的每款車型都會用一種風的名字來給車型命名,這就是大眾家族最為顯著的命名特點,例如我們所熟知的桑塔納,高爾夫,帕薩特,邁騰,輝騰,等等都是。而捷達的命名是來自大西洋的高速氣流(Jet Stream),在同一款車型上,在不同地區(qū)還有不同的命名,又被稱作了Atlantic、City Jetta、Fox、Vento、Bora(寶來)、或Sagitar(速騰)。捷達車型實際是高爾夫車型的三廂轎車版。
第一汽車制造廠老工廠
第一汽車制造廠老廠址
捷達(Jetta)車型的出現(xiàn)實際上是作為高爾夫車型的三廂版而來的,第一代捷達在1979年法蘭克福車展上正式亮相,同年即在大眾沃爾夫斯堡工廠投產,同時這款車型也發(fā)往了德國以外的市場,在進入墨西哥的版本被改名為Atlantic。在最初的捷達車型上可以搭載1.1L-1.8L等引擎。隨著高爾夫車型的換代,捷達車型也隨之進入換代的時間。
捷達A1車型
捷達A1內飾
在內部代號為A2車型的第二代捷達在1984年正式開始銷售,這款改款車型也成為所有捷達車型中生產時間最長的一款車型。改款捷達A2在當年即在歐洲市場上市銷售,改款捷達與高爾夫同平臺車型,不過在車身自重以及空間上都要超出高爾夫車型,內部空間同樣較前一代捷達車型有改進,不過最為重點的底盤系統(tǒng)并未作出任何改進。
捷達A2車型
在第二代捷達車型上更為重要的是為了保證生產車型的質量一貫性,大眾在沃爾夫斯堡引進機器人進行生產作業(yè)。而后在1991年2月6日,德國大眾汽車股份公司正式和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正式組建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簡稱一汽-大眾),9月1日,一汽-大眾公司正式開業(yè),當年11月,第一輛CKD菱仕焊裝線組裝成功的捷達A2白車身,12月5日,第一輛國產捷達A2轎車正式在一汽轎車組裝下線,這也正式拉開了捷達車型在國內的正式生產的序幕。